中海油服
截至11月5日,中海油服共投入海上钻井装备63座,工作支持船151艘,全力保障国内油气增储上产。
同时,中海油服积极践行绿色低碳战略,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智慧科技助力增储上产
由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和随钻测井系统,截至10月底,已累计作业超67.2万作业进尺,相当于钻穿了75座珠穆朗玛峰,作业成功率由初期的20%提升至90%以上,应用于海上、陆上的国内各大作业区域。
目前,中海油服正在加速建设海洋石油高端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助力产品制造能力稳步提升。他们还积极推进维保体系、作业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逐步完善,为服务一线作业需求、助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夯实技术底气。
推动海上油田服务更清洁
中海油服正积极推动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的建造和投产,目前已投产4艘,在建6艘。全部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最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0吨。
海油工程
今年,海油工程同步运行项目49个。面临增储上产任务重、生产经营压力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挑战高等多重考验,海油工程紧盯年度生产经营任务,聚焦增储上产、降本提质增效和数字化转型。为打赢全年重点工作收官战加足动力。
合理分配资源 降本提质增效
根据集团公司整体部署,今年海油工程承建的年内投产项目由10个增加到17个,场地年钢材加工量和单体建造数量均突破历史纪录。对此,海油工程编制了在建项目分类管理制度,将项目按照重要程度、投产时间、资源保障等因素进行三级管理,根据在建项目优先级,对人力、装备、场地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全力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
当前,在10余个单体同时建设的情况下,海油工程紧盯质量安全不放松,持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确保全年项目按期投产。
数字化智能化助力海洋装备制造能力提升
作为海油工程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先行项目,海油工程投资建设的天津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通过机械完工验收。建造期间,海油工程高效组织各参建单位,科学制订赶工计划,加大施工人员及工机具投入,充分运用智慧工地、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信息化手段,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下一步,海油工程将以渤海区域新型网络建设为切入点,加大5G等新技术应用力度,加快推进临港智能制造基地、协同设计平台和工程项目管理平台按期交付和有效融合,提升海洋装备建造智能化能力和管理数字化水平。
海油发展
海油发展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狠抓提质增效、加大结构调整、强化改革创新,全面优化调整内部产业,持续优化产业资源配置。一级产业由37个压减至23个,经营质量效率稳步提升。
聚焦主业 提升核心能力
持续推动自主孵化高温油藏增产新技术。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增产作业公司正大力推动、重点推广层内生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坚持培育"特种部队",智战高温油藏,降低油井含水率,提高油井产油量,不断提升驱油效率,通过给地层“喂”药剂,生气驱油,以气治水,稳油控水,助力增储上产,乘势进取“十四五”。
“今年,层内生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是我们重点推广的高温油藏增产新技术。未来一到两年内,我们计划实施5-10井次,预计可增油3-5万立方米。”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增产作业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宏申说。
绿色发展 推动节能降耗
海油发展清洁能源公司持续推进光伏投建运一体化技术能力。珠海管道光伏发电项目自10月底开工以来推进顺利,第一车间现已并网发电,项目预计于11月中旬完工。该项目为中国海油首个MW(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108万千瓦时绿色电能,解决珠海管道公司三分之一的电力消耗。
该项目将丰富中国海油光伏项目施工管理经验,推进光伏发电投建运一体化能力建设,带动一批相关项目,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冬季保供与高质量发展。
中海油国贸
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中海油国贸狠抓资源获取,做好协同增效,为冬季保供再添助力。
高效调配资源 助力冬季保供
针对南海东部和南海西部的气田产能释放,中海油国贸天然气销售运营中心提前谋划,充分利用南海多气源联网供气系统优势,模拟不同工况下的供气安排。一方面协助上游协调资源,与相关合作方落实应急保供模式;另一方面联系下游用户落实需求,打通外输路径,确保供需匹配;同时,积极协调各方提前完成设备检修和设施维护,确保气田产能高效释放,助力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工作。